大型卷管厂“共创、共进、共赢”是合作的基础
从2008年前的10%到如今的90%,山钢集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的备品备件国产化率实现了5年大突破、大跨越,为济钢的降本增效作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5年间,济钢仅此一项,每月平均可降低采购成本120万元左右。
轧辊、轴承、液压缸等是济钢备品备件采购的大头,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占到90%以上,其国产化之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正好反映了我国多数大中型钢铁企业设备备件国产化的发展路径。
2008年前:能“抢”到进口就不用国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轧辊、轴承等备品备件的国产化率只有10%左右。这期间的采购导向是:能“抢”到进口就不用国产货。
用“抢”字一点也不为过。济钢装备部备品备件供应科科长王建新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说:“那时进口轧辊的交货期能达到2年以上,能按时间按需求及时采购到适合的进口轧辊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家都喜欢用进口的。”
为什么当时大家都喜欢用进口货呢?据记者了解,一是自2002年起钢铁行业走上一条扩张发展之路,钢企不差钱,对价格不敏感,以保障生产为第一目标。二是进口的质量好,适用性强,洋设备自然用洋配件,血脉相承。三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的科研和生产水平相对国外先进企业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急需的备品备件订不到货或来不了货,才被迫采购国内产品暂时替代,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这三个前提决定了采购部门没有必要也不愿意冒险去用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2008年~2010年:内外合作使国产化率增长4倍
2008年以后,钢铁行业受到金融风暴的较大冲击,济钢的生产经营在保持较高节奏的态势中骤然减速,企业效益急转直下。而经过近几年的历练和摔打,国内装备制造业的科研和生产水平也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而提升,这期间济钢对进口装备的结构和运转也逐渐熟悉掌握。这时,“备品备件能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的观念开始树立,并提至议事日程,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备件供应一直是难点、焦点,需求和积压矛盾突出,市场供求关系复杂,既有经济性又有技术性。”济钢装备部部长王文涛介绍说:“针对进口备件采购周期长、价格高和交货难的现状,济钢这一时期开始借助内部和外部技术力量进行国产化改造工作。”
自2007年就涉足备品备件采购工作的王建新详细介绍了济钢进口备件国产化的主要工作:
一是扩大国产化范围。对于价值高、国产化难度较大的备件,比如燃机备件,要借助专业制造厂、科研单位等各种资源,进行重点攻关,早日实现国产化,降低采购成本。对于国内制造企业已经完全具备国产化能力的各类备件,比如:液压缸、工业泵、阀等,本着不放过的原则,不遗余力地推进国产化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轧辊国产化。近年来,国内轧辊行业研发、装备能力显著增强,产能快速增长,轧辊市场已经具备充分竞争的条件。济钢大力度推进轧辊国产化工作,能国产的决不进口。
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技改项目配套引进的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这些项目进口设备较多,国产化潜力大,借鉴同类型备件国产化成功的经验,国产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至2010年,济钢先后开展了轧辊、轴承、风机、燃机备件、液压缸等进口备件的国产化工作,对7225万元的进口备件实施了国产化替代,降低成本4936万元。国产化率达到50%左右。”王建新对于当时取得的成绩记忆犹新。
2010年至今:公开招标助国产化率突破90%
2010年,后金融危机的蔓延,对钢铁行业的冲击愈加明显,济钢的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全面亏损境地,对标挖潜、降低成本成为首要任务,开始积极推行备品备件公开招标工作。
2010年5月11日,济钢组织对热连轧厂所需的12个型号、7种材质共计106支轧辊进行公开招标。“为落实备品备件国产化要求,大力推进公开招标工作,济钢决定放弃采购国外产品的预案,对国内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济钢装备部招标科科长袁堂玮介绍说:“董事长、党委书记毕志超以及总经理徐有芳(当时为副总经理)亲自到场主持开标仪式,指导招标工作。”
“这次公开招标共降低采购成本1500多万元,为今后的备品备件采购作出了示范,公开招标自此成为济钢改革采购管理模式的主导方向。”王文涛如是说。
“以公开招标为切入点,济钢备品备件国产化率显著提升,从2009年的50%达到如今的90%以上。现在备品备件国产化已经成为常规性工作了。”王建新如是说。
对于备品备件国产化率提升的重要意义,济钢冷轧板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梁保国谈了自己的认识:“进口设备备品备件国产化是降低设备维修费用,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进口备件价格昂贵,采购周期长,生产急用件无法及时供应,且采购中相关手续繁琐;很多进口备件制造单位在国内没有办事处,无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部分进口设备升级换代快,设备运行几年后可能无法采购到相应备件;部分进口产品为非标产品,只能采购原厂家备件,造成在采购中受限,因此备件国产化有利于做好设备的运行保障工作。”
梁保国举了一个典型事例。济钢冷轧厂双机架冷轧机的主传动轴过去一直由国外进口,该传动轴工况恶劣,转速高、承载大、回转直径小。济钢与国内制作万向传动轴的龙头企业签订试用协议后,该公司进行了此传动轴的国产化设计、制造,满足了现场使用要求,其价格不到进口件的1/3,使用寿命已经超过了进口件的一半,目前仍在线使用。
“共创、共进、共赢”是合作的基础
如何确保国产化备品备件的适应性?“在国产化之前应吃透备品备件的运行工况、运行参数、材料、加工制造工艺、尺寸等技术要求,根据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设计、制造规程,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严格执行。制造完成后,严格检查,先模拟、离线试用,满足技术要求后再上线使用。”梁保国回答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提问。
对于如何持续做好备品备件国产化工作,济钢装备部及有关生产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致表示:一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信息,向兄弟单位取经,听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二是要优先选择有成熟业绩的备品备件供应商,或选择有相应产品的龙头企业合作。三是要签订试用协议,满足现场使用条件,达到要求的使用寿命,再签订采购合同。总之,钢铁企业与备品备件供应商应建立“共创、共进、共赢”的合作关系。
上一篇:特殊厚度板卷钢管(8—100厚)
推荐资讯: | ||||||||||||||||||||
|